• 參與機構
  • 活動日期
  • 資助計劃
  • 資助金額
  • 香港藝術中心
  • 2023年4月至2025年9月
  • 第六期獲資助計劃
  • 約三千三百萬港元
目的 大角咀社區充滿獨特性,鄰里街坊各色其式,生活百態盡在此地,《轉角:》是香港藝術中心在大角咀推出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藝術介入,促進這地各社群的關係建立與連結。通過連結不同社群、持份者、創意工作者和專業人士,整個項目和過程,最終期望啟發和鼓勵共創者和大眾一起討論、探索、想像、和共構一個充滿活力且不斷演變的大角咀社區,並為未來的其他社區營造作個案參考。
項目活動

初步社區研究

自2023年4月計劃展開,香港藝術中心團隊著手進行前期研究及項目籌備,積極了解社區及聯繫不同單位,冀與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構思更具活力的大角咀。

 

社群共創實驗室角聚之時

由藝術家和社區人士組成的創作團隊,與大角咀社區單位及店鋪負責人一同構思及策劃不同的創意實驗,透過實地觀察、研習討論、專業技巧訓練、協作實驗以至在地測試,共同探討藝術與社區及公共空間的關係,並為日後更多的社區藝術體驗帶來正面而具體的參考作用。

 

活動於2023年下旬推出,當中包括不同系列的工作坊:

「社區編採及文字工作坊」以出版物《壹毫紙》為中心,成員們透過工作坊學習編採技巧,並化身社區記者採訪不同社區單位及店舖,共同探索和描繪市區更新狀態下的大角咀故事。第一期《壹毫紙》已於2024年2月出版,向大眾展現獨一無二的社區小故事。

查看換領《壹毫紙》的詳情。

「大角咀慢活與小店店主共創」將社區單位及店鋪和人的關係拉近,除了商店與消費者、機構與被服務者之外,藝術可以成為溝通媒介予以共同創作並加強社區凝聚力。

社區書架已進駐各五間小店/機構,誠邀一起在大角咀的不同角落,尋覓社區書角,感受文字中所帶給您的一刻城市療癒!

 

「日落黃昏後慢漫夜攝影」以攝影角度探索入夜後的大角咀社區;在不同藝術家的帶領下,成員們與藝術家共同學習並嘗試以不同攝影角度勘探社區的每個角落,以捕捉及記錄獨特而多變的大角咀面貌。

「大角咀再散步-落日印記」讓參加者在急速發展的城市空間下放慢腳步,觀察、探索和了解當區的都市紋理,與藝術家合作設計出一條專屬大角咀的城市療癒路線。

社區博物館

計劃期間將設有三場社區博物館。首場社區博物館由名為《學學習角》的一系列工作坊及展示活動所組成,藝術家與居民和當地組織共同創作,以共同學習模式凝聚大角咀社區。工作坊於2024年3月至5月舉行,並在2024年6月於社區展示。

工作坊詳情請參閱:活動頁面

扭鐵花 – 大角咀社區藝術及工藝教育計劃

何兆基博士是專注於當代雕塑與傳統手藝實踐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大角咀街坊;雙重的身份使何博士在大角咀駐留期間的創作與實踐有著更獨特視角及方式。

經過數月在區內進行前期社區調查研究及招募大專學生,計劃吸引了來自三間大專院校超過三十位學生參與,包括: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香港藝術學院。作為項目的重要參與者,通過實地落區考察,同學們能了解大角咀的歷史、地理及區內五金鐵器業的發展背景和現況。

「扭鐵花」受到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和消費習慣轉變的影響,使這種勞動密集並盛行於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傳統工藝日漸式微,這些過去在社區隨處可見的技藝,常用於製作鐵閘、圍欄、窗花等等,獨特的造型風格體現豐富的生活氣息。

通過帶領學生進入大角咀內的五金鐵器舖,以學習扭鐵花工藝為契機,連接過去與現在,將從老一輩工藝人學到的技藝運用到社區生活中,令扭鐵花重新「存在」於社區,「連接」大角咀。

項目強調藝術家、老師傅和學生共同在地創作,期望學生可以藉工藝了解大角咀的過去,探索現在及「扭鐵花」工藝在當代創意實踐的可能性,嘗試改變這個社區的未來。

公開徵集

《城市生活所》競賽提案

《城市生活所》作為「轉角:」的核心項目之一,於2023年10月展開公開徵集,誠邀合資格建築師、設計師和藝術家創造一個綜合休憩、活動、學習地。公開徵集競賽冀支持新興年輕設計師,揉合創新及生態友好元素,關注和探索可持續性及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臨時展亭暫定於奧海城二期以北(面向櫻桃街和海泓道﹚的戶外區域。

詳見參閱:(只提供英文版本)

創意社區空間提案 (01) 

是次公開招募創意社區空間提案集結了三個大角咀的公共空間,各具獨特性。是次公開招募旨在接收適合當地環境和大角咀社區的提案,促進整體的「轉角:」項目目標、願景、使命和價值。

詳見參閱:活動頁面(只提供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