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葵涌更『梯』」—和宜合梯间美化工程
透过进行「葵涌更『梯』」公众楼梯美化工程,改善公众楼梯过斜、过长、阶级窄的问题,优化公共设施予当区的华裔及少数族裔人士使用,改善居住环境。
二. 「共融馆Shabnam」及屏丽径- 社区活化实践空间
巩固「共融馆」及屏丽径作为地区更新的先驱角色,藉由组织不同的工作小组、提供相关的公众参与训练、集结与展示不同阶段的项目成果,达致接收、分享与传递社区讯息的功能,犹如心脏般为计划各项目供应养份,为社区提供可参考之地区更新模型,加强葵涌的社区能力。
三. 「上落。片刻」—葵涌梯间改造方案
与不同团体的合作,举办了5场跨文化特色展览,亦为学校、团体、公众举办小区体验团和不同的工作坊,让大众和街坊了解葵涌的多文化小区特式,为公众楼梯实践创意改造,将本为小区诟病的葵涌楼梯「化劣为优」,并将在夏天举办楼梯节,分享阶段成果。
四. 「Grasp A Bag」葵涌买餸车。共享网络
透过采合巴基斯坦彩装货车及香港买餸车文化,建立「Grasp A Bag」葵涌买餸车共享网络,连系区内的居民与商铺参与构思及营运系统,从而推广本土小店经济发展,以创新方式培育一个具文化多样化的商业环境和具吸引力的社区。
五. 「在那工业背后」—结合实体场景与桌游关卡的棋盘游戏盒
推出结合实体场境与桌游关卡的棋盘游戏盒「在那工业背后」,借而开展一系列公众教育计划。公众可透过实境游戏的指引,亲自走访本计划各大项目的据点及蕴藏葵涌跨文化故事的地标,在探索解谜的过程中,启发大众对活化社区的观点,并加强居民对地区的归属感与活化社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