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公会福利协会
  • 201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 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
  • 约港币七千九百万元
心声 previous slide
阿苏
九龙城步行径 导赏员
目的 - 承传历史,探索文化:连结和组织龙城区内现有及已规划的主要历史文化建筑和设施,令珍贵的历史得以承传,透过创新科技,让港人和游客进行文化探索

- 优化空间,公共活动:优化路段空间,增添艺术韵味,并因应路段特色,设计公共活动,让市民游人乐而忘返

- 跨界合作,我思我城:连系区内居民及持分者,鼓励不同专业和界别一同构思、设计、甚至营运主题步行径,凝聚社区归属感

- 文艺保育,人情依旧:藉举办各类历史、文化、艺术和保育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及游客游览步行径,推动对九龙城区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认识及体验,提升文化素养
项目活动

设立九龙城主题步行径

背景

建议设立九龙城主题步行径

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是政府于二零一一年公布的《市区重建策略》其中一个重点。作为全港首个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九龙城咨询平台于二零一一年六月成立,旨在为九龙城区制订《市区更新计划》,而其中的几项硏究和公众参与活动,均由市区更新基金拨款资助。

咨询平台于二零一四年拟备了《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并提交政府作考虑及跟进,九龙城主题步行径是其中一个建议项目。

配合基金致力推动市区更新范围内的文物保育及地区活化的理念,基金董事会经详细考虑后决定主动为设立九龙城主题步行径计划提供财务资助,以及邀请有兴趣机构去执行这个项目。

邀请递交意向书

于二零一六年四月,基金发出了递交意向书的邀请,希望藉此了解对此计划有兴趣的机构的意向、构思及执行有关计划的理念。通过意向书所提交的构思及意见有助基金筹备往后正式邀请各方提交建议书的工作。

邀请递交建议书

于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基金邀请有兴趣的机构递交设立九龙城主题步行径建议书。

委任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设立九龙城主题步行径

经过详细考虑及遴选,基金于二零一七年九月委任了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福利协会”)执行该计划,并于二零一八年一月开展。

「跃变‧龙城」九龙城主题步行径启动礼

福利协会及基金于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廿七日下午,假香港圣公会圣三一座堂联合主办启动礼,介绍项目目标、特色及路段资料。主礼嘉宾包括发展局黄伟纶局长、九龙城区议会潘国华主席、九龙城民政事务苏铱静助理专员,以及市区更新基金及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的代表,场面盛大热闹。

市区更新基金董事会主席倪锡钦教授在启动礼的开幕辞

九龙城主题步行径简介

九龙城是一个充满不同历史、文化、景点及特色小店的多元社区,它就像一个万花筒,明明是同一个地方,却能折射出不同灿烂而吸引的图案。主题步行径是目前全港最长的步行径,全长六点五公里,分为五个不同特色路段的步行径,目标是透过连结区内居民及各持份者,促进区内历史文物保育、艺术文化推广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希望在区内面对重建、铁路落成等重大城市面貌变迁之际,仍能保留社区人情。

福利协会将由二零一八年一月一日,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间,营运九龙城主题步行径共六年。福利协会在首两年将率先完成第三个路段「社区艺术,牛与十三」,并会在首四年内完成所有路段。

路段介绍

  • 路段一:「寨城忆古,管与不管」:路段由联合道或贾炳达道出发至侯王道,途经九龙寨城公园、公和豆品厂、衙前塱道等特色景点,主要展示九龙寨城丰富多样的历史
  • 路段二:「大宋遗址,文史探索」:路段由侯王道至宋王台道,途经圣公会圣三一座堂、旧启德机场、宋王台公园等特色景点,主要展示香港飞行历史、圣公会圣三一座堂历史,以及南宋皇帝赵正及赵昺逃到九龙城的历史
  • 路段三:「社区艺术,牛与十三」:路段由北帝街至新码头街,途经牛棚艺术村、十三街旧楼群等特色景点,主要展示九龙城内艺术与文化的一面
  • 路段四:「海心留痕,漫步海滨」:路段由新码头街至浙江街,途经海心公园、海心亭、鱼尾石等特色景点,主要以土瓜湾海滨为主题,展示海滨过往风貌
  • 路段五:「庙堂之旅,我信我在」:路段由崇安街到戴亚街,途经北帝古庙、圣匠堂、观音庙等特色景点,主要展示九龙城内各种宗教及社会福利建筑物,带大家游走这些庙堂之间

重要特色

  • 科技应用:应用科技如扩增实境(AR)和手机应用程式于整项项目中,加强互动性及趣味
  • 「跃动Hub」及公共家俬:「跃动Hub」是一个立体的流动活动亭,可以与其他公共家俬设置到步行径的不同位置,配合不同季度的活动,吸引市民参加活动,同时改造空间,而装置的材料还能重用,十分环保
  • 「跃龙部队」:项目会招募及培训街坊及社区人士成为「跃龙部队」(KC Transformer),即本计划的义工,透过一连串训练及实践活动,让参加者认识九龙城社区的文化及历史,参与不同项目的策划及推广工作
  • 跨专业团队合作:计划邀请了艺术、建筑、城市规划、文化历史、保育等不同专业及界别的专家及学者,为项目提供专业意见,以产生协同效应,激活文化发展和全面的社区网络,共同创建及承传具本土文化、艺术、保育、历史及宗教特色的各类公共设施、互动空间及文化艺术活动予居民使用

 

进度

设立九龙城主题步行径
跃变.龙城——九龙城主题步行径在 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展开,为期六年。基金委任了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执行该计划,拨款约为港币七千九百万元。计划希望透过连结区内居民及持份者,促进九龙城历史保育、艺术文化推广等,期望在区内面对重建、铁路落成等重大城巿面貌变迁之际,仍能保留社区人情。

路段一「寨城忆古‧管与不管」及路段二「大宋遗址‧文史探索」

路段三「社区艺术.牛与十三」

路段四「海心留痕.漫步海滨」及路段五「庙堂之旅‧我信我在」

跃动 Hub
项目团队正与工程承建商协商活动亭的制作,内容包括长者友善跃动Hub (2.0) 及潜望镜哈哈镜活动亭。第一代长者友善跃动Hub (1.0) 是一个使长者关注坐姿及收集相关数据的活动亭,数据有助项目团队为长者设计合适的椅子; 项目团队现正探讨在长者友善跃动Hub (2.0) 加入科技元素以收集图像数据的可行性。而潜望镜哈哈镜活动亭的设计概念来自2019年与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合办的海心社区设计师,以光影和不同角度,细看社区的人与景物。

跃变.龙城体验馆
跃变.龙城体验馆(下称"龙城馆")于2019年3月启用,项目团队持续推行多个主题工作坊系列,透过软件活动直接地向持份者推广项目工作;并且积极以龙城馆作为社区接触点,与不同机构合作举办多元活动服务社区;步行径更于2019年10月设置流动访客中心,主动接触更多区内区外的持分者。

2019年下半年度,项目团队持续与本区学校合作,更加积极发展与为区外学校及本地团体提供社区导赏服务及推广步行径的活动。由于疫情关系,龙城馆于2020年1月27日至2月29日暂停开放,3月也只作有限度开放,龙城馆及流动访客中心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总访客合共逾10,575人。

项目团队与地区持份者包括九龙城区议会及各相关政府部门保持沟通。项目团队正向基金申请,开设第二所访客中心,并于2019年6月与发展局继续跟进租用牛棚艺术村单位,期望于2020年第四季开设访客中心,接触更广泛的持份者及游客,借以推动步行径的地区宣传工作。

软件活动
项目团队至今已成功招募83名居民、85个地区团体及跨界别持份者组成「跃龙步队」伙伴团队,当中于2019年新加入的团体包括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设计中心、牛棚一号工作室、香港盆景协会等。

项目团队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举办逾94 场多元化活动,包括导赏团、设计工作坊、街站、摄影团、展览及培训等,供持份者参与,从而提升及推广九龙城区的独特性,并传承至区内年轻一代。活动成功接触逾 14,406 名参加者。参加者对职员表现及活动内容满意度超过 86%。

项目团队于2019年下半年度举办了两个标志性活动,分别在9月8日举行「牛棚艺术公园开幕典礼—牛棚体验之旅」,向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先生, JP及公众人士展示步行径『跃动Hub』,介绍路段硬件及活动亭等公共设施。在11月12至24日假牛棚艺术村举行「步游艺术—步行径阶段展2019」,展示路段三的硬件设计及举行一系列的手艺工作坊,包括导赏团、盆景制作、磨砂玻璃杯工作坊及烙画班等,让参加者体验及感受土瓜湾的文艺气息,推动社区艺术家发展及宣传步行径。项目团队透过阶段展收集公众对硬件的意见,展览亦设有自助体验区让公众亲手创作一条迷你街道,开拓大家对街道的想像,发挥创意小宇宙。公众对活动反应热烈,两个活动分别接待逾239及1,420人次。

为推动参与式设计,融合软件活动及硬件设施,步行径于2022年6月至7月举办了「迴.眸寨城」活动,透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分享及访问,与参加者深度发掘九龙寨城,创作故事文本并製作成声音故事。市民现可沿九龙寨城公园外围,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扫描栏杆上的AR指示牌,收听10个寨城故事。

随着疫情逐渐减退,步行径于2023年第一季共举办了逾20场实体导赏团,吸引公众及中、小学生参与。步行径更尝试推出新颖有趣的导赏活动,如观鸟团、文学游及跑游龙城等,令公众以不同角度认识社区,活动得到正面回应。

 

地区协调

九龙城区区议会联系
项目团队至今已成功招募83名居民、85个地区团体及跨界别持份者组成「跃龙步队」伙伴团队,当中于2019年新加入的团体包括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设计中心、牛棚一号工作室、香港盆景协会等。

督导委员会
九龙城区议会议员、历史学者、建筑学者、设计师和顾问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于2019年11月4日召开第三次督导委员会并就第三段硬件进程、第四及第五路段设计方向给予意见。

 

项目推广

社交平台
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九龙城主题步行径」Facebook专页接触人数达436,962,累积赞好数目达 3,243 个。最高接触人次的帖文为「路段四街道设施投票」,接触约117,300人次。配合手机应用程式、网页及Facebook专页的宣传策略,Instagram帐户「Kowloon City Walking Trail」亦以简洁图像连载活动宣传,期望开拓新项目接触面。 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Instagram共发帖105个,累积帐户追踪数达386。社交平台内容丰富,并有最新的活动资讯,方便持份者于网上报名。

项目季刊《步踪》
步行径季刊《步踪》由计划开始至2020年3月共出版六期,第六期《步踪》以「社区想像」为题,于2020年1月出版,印刷量为8,000本,免费索取地点增至27个地点,包括部分九龙城区议员办事处、区内公共图书馆及商户等。季刊更获得九龙公共图书馆及土瓜湾公共图书馆邀请纳入馆藏,出版内容备受肯定。

社区绘本

项目团队计划出版一系列的社区绘本,首本绘本《爷爷的工厂之旅》于2019年11月面世,读者可透过绘本认识土瓜湾的工业史。步行径将与区内幼稚园洽谈及筹备公众活动如亲子导赏团等,待疫情过后与更多持份者接触。
2022年推出了4本社区绘本,包括:《我的主人是礼仪师》、《小车生病了》、《海心奇缘》及《阿天与阿海》。为加深幼童对九龙城区的认识,步行径先后邀请了九龙城区、黄大仙区及油尖旺区的小学及幼稚园参与玩转绘本活动,学校报名反应热烈,2023年第一季共举办了25节绘本入校活动。

官方网页及手机应用程式
步行径的官方网页除发布项目最新发展、活动推广及传媒报导外,网页载有路段沿途有关保育、城市规划、店铺、建筑、文化及历史专题故事,供公众阅览。 2019年8月推出网页语言选择功能,用户可在网页上方选择繁体、简体或英文。 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累积浏览人次逾46,628。

手机应用程式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上架,以互动为前提,设互动地图及AR游戏等,用户只要打开互动地图,系统会根据用户当前的位置,提供不同的导赏路线,如九龙城历史导赏团、土瓜湾建筑保育团等。除了现有的三个AR游戏——320度AR故事书、龙城探险家及十三街照相机,项目团队计划于2020下半年度推出两个新的AR游戏;一个将配合十三街「当年今日」路牌,另外一个以社区绘本《爷爷的工厂之旅》为创作意念,提升绘本的阅读体验。 2020年上半年度,手机应用程式的下载次数为262次,累积下载次数达602次。项目团队计划下半年以推广配合增加应用程式的下载量。

媒体采访及报导
项目团队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共获得8个媒体报导,包括《东方日报》、《HK01》、《新城知讯台》、《香港电台》、《香港电台英文台——第三台》等。香港电台节目《设计日常2》也曾分别于2019年6月23日及7月14日访问步行径,报道游乐空间及为长者友善设计的活动亭过程。香港电台也拟定于2020年3月26日的节目《日常八点半》介绍步行径的短片拍摄项目,短片内容带出疫境之下长幼共融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