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對象-大角咀區內居民、區內與五金相關行業小店、師傅及公眾人士
社區保育方面
1. 五金技藝及大角咀歷史紀錄
收集五金行業及社區故事資料,有系統地蒐集舊區街坊口述歷史,在計劃中、後期(社區歷史文化導賞、七色五金體驗館)向公眾展示相關歷史和文化特色。長遠則有助培育新一代師傅,促進跨代流傳,避免因老師傅不幸離世後,技藝將永久失傳。
截至2023年第一季:已向區內多間老字號,包括五金相關店舖、非五金相關但經營超過20年的區內,以及舊區居民,進行定期探訪。期間成功招募待業人士及大學生參與口述歷史紀錄,以文字與影像敍述大角咀的故事及轉變。後因第五波疫倩,不少店舖暫停營業,因此改以電話或網上通訊進行探訪,義工參與方式亦以網上會議舉行。所得的資料將整理成書刊及社交網站帖子。當中具有潛質者,已被邀請參與成為項目2之導師及項目3之導賞員。
2. 五金師傅技藝承傳
五金行業範圍甚廣,本計劃將選取較易學習的幾種,化成工作坊,例如︰鐵、鋁、銅、鉛、鋅等等,透過工作坊教授各種五金技藝。同時修復及製作相關工具,讓公眾有機會承傳技藝。
截至2023年第一季:為五金舖成員進行導師培訓,增強對個人技藝的信心及教授技巧,裝備後公開教授技藝,成為工作坊導師,並向老店收集及修復五金器具。同時招募及培訓更多導師,後因第五波疫倩暫停實體工作坊,改以「鋁線編織」網上課程代替,並以寄上材料包之形式,讓人在家體驗五金手藝。其他實體工作坊已七色五金體驗館復辦,逢星期六、日下午恆常舉行,除可預先報名,亦供公眾即場參與。
3. 社區歷史文化導賞
將計劃項目1. 五金技藝及大角咀歷史紀錄所得之資料,整理成為導賞內容及定向活動,並於各五金舖前加設導賞資料展示牌及連結至網頁的QR Code,讓公眾人士獲取歷史保育相關內容。
截至2023年第一季:培訓舊區居民、待業人士或青年人擔任導賞員,增強他們對個人所獲知的口述歷史及小店技藝的肯定,並帶領公眾透過導賞團認識五金行業、大角咀區歷史和文化特色。導賞路線設計成三大主題︰「新舊交替的大角咀」、「大角咀五金老店」及「市區更新在大角咀」。首次公眾導賞活動已於 2021 年 11 月 6 日展開,及後因第五波疫倩暫停,於 2022 年 4 月底復辦,每月兩次(隔星期六下午),亦有學校及團體預約參加導賞活動。
因部分五金店不方便公眾入內參觀,故增設 Virtual reality (VR) 虛擬導覽技術,預先拍攝店內360度景觀,透過 VR 眼鏡讓人體驗置身五金店內。
地區活化方面
4. 七色五金體驗館
於福全街或通州街大角咀段設置「七色五金體驗館」,將大角咀五金技藝及相關歷史展示於一館,讓公眾到現場參觀,凝聚區內人士,形成活化社區的土壤。
「七色五金體驗館」於 2021 年 11 月啓用,選址橡樹街80號地舖(聯德鋼鐵舊址) 。第五波疫倩期間,除落區探訪,七色五金體驗館、導賞員培訓、社區導賞活動均暫停。2022 年 4 月下旬再次開放,陸續收藏並展示商戶捐贈之器物,包括老店招牌、銅器、製作舊式鐵閘的工具,以及一部仍能開動使用的燙金機,讓公眾從中了解香港工業及大角咀五金行業歷史。
5. 公共裝置藝術工作坊
在設計師、 手作人或藝術家的帶領下,創作包含地區歷史、文化、技藝意義的裝置。而部份裝置,更可供公眾參觀以外,更可成為運用公共空間之成功範例,突顯大角咀區之地區特色。
截至2023年第一季:已開辦「紙膠帶拼貼」、「藍曬」體驗工作坊,以現時流行的創作媒介吸引區內、外人士。主題圴與大角咀社區環境相關,參加者需先跟隨工作員遊走大角咀,了解其歷史、環境、特色及社區需要,互相討論再構思相關作品,部分構想已繪製 3D 草圖供五金師傅進一步製作。
「紅腸狗」由「恆昌五金」將不鏽鋼喉管用機器屈曲成弧型,再利用區內常見的回收物品 – 紅色滅火筒製作小狗身體,可作凳仔使用。
6. 社區公共空間營造
截至2023年第一季:已邀請新舊區內居民、個體小店、地區持份者,一同發掘及活化區內公共,創造更多可能性。並已聯同多間中學、大專院校及機構,招募不同學術專業之學生參與社區發展討論,包括社會服務聯會「社創.社區4.0」參賽者、賽馬會體藝中學、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港島民生書院美術科學生,以及香港大學建築系應屆畢業生,合共 70 多位學生,先跟隨工作員深入社區,了解大角咀歷史、環境、特色及社區需要,並通過 STEAM 或其學術專業提出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