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
  • 2022年7月31日完成
  • 第四期获资助计划
  • 约九百万元
心声 previous slide
亞文
共融馆馆长
目的 葵涌依山而建,公众楼梯是区内最主要的人流载体,其「多、长、斜」的特性却一直为社区所诟病。有见及此,第三阶段计划以更新及活化葵涌的公众楼梯为主轴。我们致力以过往四年累积的经验为基础,将「共融馆」及「屏丽Plus」工程的地区更新模式,延伸至葵涌大大小小的楼梯,从而催化社区「化劣为优」的能力。 「共融馆」及屏丽径作为计划的心脏,将人力动员、各方资源化为小区的能量,经由如血管般布满葵涌的梯间,带至葵涌各处,增加华裔及南亚低收入街坊的互相交流,丰富葵涌区的地貌,最后把动力带回「共融馆」及屏丽径,循环不息。
项目活动

一. 「葵涌更『梯』」—和宜合梯间美化工程
香港珠海学院建筑学系合作透过邀请小区参与设计的「葵涌更『梯』」公众楼梯美化工程,为区内四个公众楼梯改善了残旧、过斜、阶级窄等的问题,增加楼梯附近的设施予当区的华裔及非华裔人士使用,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小区的活化工作。

二. 「共融馆Shabnam」及屏丽径- 社区活化实践空间
巩固「共融馆」及屏丽径作为地区更新的先驱角色,藉由组织不同的工作小组,如木工小队、男士义工小队、共融妇女小组等,提供相关的公众参与训练、结集与展示不同阶段的项目成果,达致接收、分享与传递小区讯息的功能,犹如心脏般为计划各项目供应养份,为小区提供可参考之地区更新模型,加强葵涌的小区能力。

三. 「上落。片刻」—葵涌梯间改造方案
与不同团体的合作,举办了9场跨文化特色展览,亦为学校、团体、公众举办超过80场小区体验团和超过200场不同的工作坊,让大众和街坊了解葵涌的多文化小区特式,为公众楼梯实践创意改造,将本为小区诟病的葵涌楼梯「化劣为优」,并在楼梯美化工程完成后,举办了5场楼梯节,带领参加者沿着楼梯认识区内南亚文化,分享成果。

四. 「Grasp A Bag」葵涌买餸车。共享网络
与小区设计团体「乐在制造」合作,先进行葵涌小区研究,了解葵涌地貌对街坊使用买餸车既影响,并将研究结果整理成展览。团队利用研究所得,按街坊的需要设计出一款容易组装的买餸车,在疫情间派发予街坊自行组装。此外,亦为街坊进行买餸车问诊,解答有关维修买餸车的疑难,全方位协助葵涌街坊掌握维修的技巧。

五. 「共游葵涌」—结合实体场景与桌游关卡的棋盘游戏盒
以葵涌街道作为背景,让玩家在桌游之中,代入不同族裔的身份,在餐厅、杂货店及宗教场所等不同场景之中,感受文化、宗教及语言对他们在香港生活的影响,经历不同的待遇,在探索解谜的过程中,启发大众对活化小区的观点,并加强居民对地区的归属感与活化小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