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 2022 年7月31日完成
  • 第四期獲資助計劃
  • 約九百萬元
心聲 previous slide
亞文
共融館館長
目的 葵涌依山而建,公眾樓梯是區內最主要的人流載體,其「多、長、斜」的特性卻一直為社區所詬病。有見及此,第三階段計劃以更新及活化葵涌的公眾樓梯為主軸。我們致力以過往四年累積的經驗為基礎,將「共融館」及「屏麗Plus」工程的地區更新模式,延伸至葵涌大大小小的樓梯,從而催化社區「化劣為優」的能力。 「共融館」及屏麗徑作為計劃的心臟,將人力動員、各方資源化為社區的能量,經由如血管般佈滿葵涌的梯間,帶至葵涌各處,增加華裔及南亞低收入街坊的互相交流,豐富葵涌區的地貌,最後把動力帶回「共融館」及屏麗徑,循環不息。
項目活動

一. 「葵涌更『梯』」—和宜合梯間美化工程
香港珠海學院建築學系合作透過邀請社區參與設計的「葵涌更『梯』」公眾樓梯美化工程,為區內四個公眾樓梯改善了殘舊、過斜、階級窄等的問題,增加樓梯附近的設施予當區的華裔及非華裔人士使用,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社區的活化工作。

二. 「共融館Shabnam」及屏麗徑- 社區活化實踐空間
鞏固「共融館」及屏麗徑作為地區更新的先驅角色,藉由組織不同的工作小組,如木工小隊、男士義工小隊、共融婦女小組等,提供相關的公眾參與訓練、結集與展示不同階段的項目成果,達致接收、分享與傳遞社區訊息的功能,猶如心臟般為計劃各項目供應養份,為社區提供可參考之地區更新模型,加強葵涌的社區能力。

三. 「上落。片刻」—葵涌梯間改造方案

與不同團體的合作,舉辦了9場跨文化特色展覽,亦為學校、團體、公眾舉辦超過80場社區體驗團和超過200場不同的工作坊,讓大眾和街坊了解葵涌的多文化社區特式,為公眾樓梯實踐創意改造,將本為社區詬病的葵涌樓梯「化劣為優」,並在樓梯美化工程完成後,舉辦了5場樓梯節,帶領參加者沿著樓梯認識區內南亞文化,分享成果。

四. 「Grasp A Bag」葵涌買餸車。共享網絡
與社區設計團體「樂在製造」合作,先進行葵涌社區研究,了解葵涌地貌對街坊使用買餸車既影響,並將研究結果整理成展覽。團隊利用研究所得,按街坊的需要設計出一款容易組裝的買餸車,在疫情間派發予街坊自行組裝。此外,亦為街坊進行買餸車問診,解答有關維修買餸車的疑難,全方位協助葵涌街坊掌握維修的技巧。

五. 「共遊葵涌」—結合實體場景與桌遊關卡的棋盤遊戲盒

以葵涌街道作為背景,讓玩家在桌遊之中,代入不同族裔的身份,在餐廳、雜貨店及宗教場所等不同場景之中,感受文化、宗教及語言對他們在香港生活的影響,經歷不同的待遇,在探索解謎的過程中,啟發大眾對活化社區的觀點,並加強居民對地區的歸屬感與活化社區能力。